当前位置: 首页>公共服务>数字文旅>掌上非遗>非遗名录

原来,非遗就在身边!

日期:2024-06-11 10:09:47
来源:省非遗中心 撰稿人:省非遗中心

字号:

2024年6月8日

是全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各种各样的非遗活动精彩不断

但是什么是非遗呢?

定义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从标准解释来看

非遗仿佛是严肃而遥远

可望而不可即的

但其实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它是爷爷奶奶看的戏、听的曲儿

是爸爸妈妈从小玩到大的游戏

是手巧的叔伯阿姨闲暇时的手工消遣

是家里某处挂了很久的精美小件

......

非遗是需要保护与传承的智慧结晶

也是生活中的点滴

那么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

那些我们身边的非遗

1

看得见的非遗

戏法(赵世魁戏法)

很多人都看过神秘感十足的魔术,但其实中国的“魔术”手法同样高超奇妙,令人惊叹连连。黑龙江传统魔术又称“北派魔术”,主要以“罩子”绝活著称,将无中生有,平中见奇做到了极致。再加上表演上独特的技巧、幽默诙谐的对白和国内绝无仅有的“黑活”,能让人见识到巧技真功的视觉震撼。

望奎皮影戏

望奎皮影是黑龙江皮影“江北派”的代表,最早历史可追溯到1865年前后,开始流传于望奎地区。影腔均为板式变化体,将辽宁西边外、河北唐山、山西老坦等影调与当地影调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两合水”影调。音乐中富含东北风情,唱腔高亢、明亮、委婉、悠扬,真假声替换自如,以“七字赋”“三项七”“五字紧”“十字紧”等为基本影调,有慢板、快板、数着唱、重叠唱等变化。主要演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2

听得到的非遗

东北二人转

东北有句俗话叫“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足可见二人转对东北人的吸引力。在茶余饭后,听一段锣鼓悠然、唱词有趣的二人转是多少东北人记忆中最轻松惬意的休闲时刻。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称的黑龙江“北派”传统二人转,是东北二人转在本地区一个极有地域特色的分支流派,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以其固有的地缘优势、语言特质、唱腔风格及舞蹈技巧等明显区别于辽宁、吉林的二人转。其文学(唱词)、音乐(唱腔)和舞蹈(如“龙江浪三场”等)是最具有魅力、与众不同的精华部分。

东北大鼓

一面鼓,一把三弦,就可以说古论今,大到帝王将相,小到柴米油盐,一人就有千军万马,轰轰烈烈;一人也有家长里短,情深意长。东北大鼓是广泛流行于我国东北三省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约形成于清代中期。“下江派”(又称“北城派”)东北大鼓,是东北大鼓五大流派之一,流行在我国黑龙江地区,曲调丰富,表现力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腔”“奉二板”“慢西城”“小悲调”“四平调”等多种唱腔,既符合东北大鼓的板式,又不离原味。

3

可以吃的非遗

赫哲族全鱼宴制作技艺

无鱼不成宴。赫哲人对鱼的热爱与生俱来。鱼筋鱼骨鱼鳞鱼皮......鱼的各个部位,生吃炖吃炒吃烤吃,你能想到的各种吃法,都会出现在佳木斯赫哲族的“全鱼宴”上。尤其是必不可少的灵魂——刹生鱼,鲜滑鱼肉洁白如玉,配上山辣椒等野生山菜,弹、嫩、滑、香,让人吃一次就爱上一辈子。

李老太太熏酱传统制作技艺

哈尔滨人都说“吃在道外”,道外小吃最出名的是熏酱类。而根据药食同源理论,将传统熏酱技术与药膳工艺融合的老李太太熏酱,因其自成一派,独具一格,得到众多食客的追捧,是龙江老字号、哈尔滨老字号、舌尖上的哈尔滨美食、黑龙江省顾客喜爱的熏酱名品。

4

可以穿的非遗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一张张柔软的鱼皮平整拼接,以细密的针脚绣上典雅的纹样,这不是裱在框里不可触摸的艺术品,而是可以穿在身上的衣服、饰品。纹理细致优雅的鱼皮衣、舒适耐磨的鱼皮裤、造型美观的鱼皮帽、柔韧的鱼皮靴,都是既实用又精美,穿在身上回头率直接百分之百。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狍皮帽见过没?剪裁合体、舒适厚实的狍皮衣见过没?叱咤深山密林的游猎民族鄂伦春族,曾长期食兽肉、衣兽皮,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狍皮制作流程由皮张采集、鞣皮、拼剪缝合、染色、纹饰刺绣等组成,制品有服饰、生活用品和萨满用具等。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信来访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中山路197号 邮政编码:150001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