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非遗作品。
我省代表团亮相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
王桂荣(右一)分享鱼皮制作技艺。
孙秀英(右)展示剪纸技艺。
孙艳玲。
王春艳(左)展示乌鱼绣技艺。
山国之都,爽爽贵阳。5月8日至10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团参加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来自我省的4名乡村工匠名师们甫一亮相,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北安乌鱼绣展现平衡之美,渤海靺鞨绣饱含北国风情,赫哲鱼皮花定格天然之美,安达剪纸颇具民族风韵……黑龙江展位前,出自名师之手的作品引得人们驻足欣赏,拍照留念。闭幕式上,我省代表团中的首批乡村工匠名师孙艳玲荣获乡村工匠名师“最佳人气奖”。
展技艺龙江有名师
前不久,我省10人上榜由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共同确定的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本次活动中的乡村工匠名师展区内,这10位名师的代表作品齐齐参展。我省代表团中的孙艳玲、王春艳、孙秀英、王桂荣4位名师参与了中央展台现场展演和我省展区技能技艺交流。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孙艳玲的展台前驻足良久,他告诉记者,自己负责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风采录的编写工作,所以对黑龙江的名师们的名字很熟悉,但与名师面对面交流还是第一次。“事迹感人,作品动人!”这位工作人员如此评价黑龙江的名师们。
孙艳玲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渤海靺鞨绣是根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满族祖先的传统民间手工刺绣,作品制作技艺精良考究,制作风格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惟妙惟肖,观者如临其境,被誉为‘刺绣中的油画’。”
一袭满族服饰“端坐”展台前,一根绣花针细细织就,王春艳正在展示的是北安乌鱼绣的针法技艺。一位来自四川的乡村工匠名师弯下腰仔细端详操作台后,对着王春艳竖起了大拇指,“针法太精细了,我是做木器制作的,咱们留个联系方式,以后常合作!”
王春艳说,自己从普通农民工到非遗传承人再到乡村工匠名师,她用从小耳濡目染用心习得的针线活,开启了传统文化技艺的保护传承事业。从十几人的小小绣坊到技能大师工作室再到多个乌鱼绣培训基地,她将非遗事业打造成文化产业,带动了家乡的绣娘走上技能致富道路。
兴文化龙江有传承
“我给您剪一只小狗吧!”展台前,已过花甲之年的孙秀英戴起眼镜,手拿剪刀上下翻飞,不多时便在红色宣纸上剪出了两只活灵活现的小狗。
孙秀英说,剪纸是一种镂空的艺术,给人以透空的视觉和美的享受,安达剪纸突破传统工艺,大胆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风格。40余载的艺术时光中,孙秀英不断精进着自己的技艺,她创办的学校培养出上千名剪纸艺术人才,成立近10年的孙秀英剪纸艺术博物馆累计接待各界群众达几万人,为本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黑龙江展位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荣和她的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鱼皮花、鱼皮衣、鱼皮饰品……在王桂荣的手中,一张张鱼皮宛若新生,以全新的形态“活了起来”。
“我从小生活在江边,对各种鱼类非常了解。”曾经几近消失的鱼皮制作技艺,在王桂荣的努力下走向了世界舞台,多次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她共带出市级传承人9人,县级传承人21人。从“个体传承”到“师带徒”再发展到“人群传承”,这项事业对王桂荣来说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守住文脉,守住历史,守住民族的自信。
育人才龙江有担当
9日上午,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义在省(区、市)乡村工匠培育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他说:“黑龙江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育机制,不断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新创造活力,全省涌现出一批乡村工匠名师,领办创办一批特色企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注入动力。”
据介绍,我省围绕国家“双百双千”工程,制定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一批技能技艺精湛、带动产业就业明显、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村工匠队伍。目前,全省培育认定乡村工匠247名,其中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10名。
此外,我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工作推进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上下分工协作,横向密切配合,形成了培育乡村工匠的浓厚氛围。目前,全省各级乡村工匠领办创办企业103个,工作室28个,培训从业人员2.55万人次,带动近2万人实现就业。
“下一步,我省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优化政策举措,不断激发乡村工匠创办领办企业活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为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张国义表示。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