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共服务>数字文旅>掌上非遗>非遗信息

郭宝林: 我的心从未离开过桦树皮船

日期:2025-01-20 10:10: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撰稿人:中国文化报

字号:

郭宝林在制作桦树皮船受访者供图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鄂族新村,郭宝林家的小院盖上了厚厚的积雪。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宝林的家中从不缺访客。

两条桦树皮船静静停在郭宝林家的院子里,一条长6米,一条长8米。郭宝林告诉记者,这两条船是5年前制作的,经过几冬的严寒,有的地方冻裂了。如果保存得当,桦树皮船可以用100多年,但屋里放不下,只能摆到院子里。

桦树皮船是鄂伦春人夏季运输、打猎、捕鱼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雨水大的时候,善于骑马的鄂伦春人无法过河,这就需要轻便耐用的桦树皮船把人载到对岸。此外,桦树皮船划起来声音极小,在渔猎时不易被察觉,因此成为鄂伦春这个渔猎民族的好帮手。

几十年间,郭宝林已制作了上百条桦树皮船。他介绍,桦树皮船由船帮、船体、船底、船桨和登杆5部分组成,以大兴安岭的樟子松板条做骨架,以高寒地带生长的白桦树树皮为船体,然后用樟子松木削成的木钉加固,全船不用一根铁钉。成型后在接缝处涂抹松树油,经过烘烤,可达到密不渗水的效果。

郭宝林说,制作桦树皮船其实很有讲究,一般为6至8米,两帮之间有4个横撑,船底的内层有9根顺条,9根顺条上有约80根肋条,船上还有用樟子松做的双叶桨和用桦树芯做的登杆。

10岁时,郭宝林就跟着父亲郭闹开学习制作桦树皮船。首先是学习采集原材料——桦树皮和樟子松,需要从一棵桦树上把树皮整张扒下来,树皮厚度在0.4到0.8厘米之间。樟子松要生长在阳坡,垂直度要好,柔韧度也要好。接下来就是学习削制木钉、劈船帮、制作船肋条,安装船帮、船底及制作船桨、登杆等技术。到了16岁,郭宝林就已掌握桦树皮船制作的全部技术。

桦树皮船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桦树皮船由于只有几十斤,拿着轻便、划着自如,成为呼玛河漂流的重要工具。同时,各展馆、景区、学校也纷纷订购桦树皮船,一时间桦树皮船热度暴涨,销往上海、广州甚至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地。

作为传承人,郭宝林一直积极向社会各界广泛传授桦树皮船制作技艺。近10年来,他走进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高校及大兴安岭地区的中小学传授桦树皮船制作技艺。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前来学习的学员不收任何费用,并且悉心传授,目的就是让这门技艺能够传承下去。仅过去5年,就有黑龙江大庆市、漠河市及内蒙古地区的40多名学员前来学习,目前已有20多名学员掌握了该技艺,能够独立制作桦树皮船。

在保护传承桦树皮船制作技艺时,郭宝林的老伴戈晓华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选材、制作及策划、推广上都积极参与,她设计的桦树皮船旅游纪念品在市场上十分热销。戈晓华说,她喜欢坐着桦树皮船到呼玛河对面爬山,山上的一草一木都那么亲切。

虽然郭宝林的房子不大,可他还是把30多平方米的客厅倒腾出来,成立了桦树皮船传习所。年届八旬的郭宝林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够创建集展览、制作、传承、体验等于一体的桦树皮船传承研发基地,特别是研发一批文创衍生品,这样,桦树皮船的传承有了载体,也就有了活力。

如今,郭宝林的女儿郭红霞、郭红波和女婿刘继亮也成为传承人,掌握了桦树皮船制作技艺。郭宝林说:“我不能把我们民族的东西丢了,必须得传承下去,因为桦树皮船承载了太多鄂伦春人的故事,承载着鄂伦春族的魂。”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信来访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中山路197号 邮政编码:150001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