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共服务>数字文旅>掌上非遗>非遗信息

黑龙江非遗工坊:念好百姓致富经

日期:2025-01-17 09:4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撰稿人:中国文化报

字号:

春节将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圆梦技能培训中心就业工坊的员工十分忙碌,有的创作剪纸作品,有的包装邮寄产品。该公司董事长、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同江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双艳说,该工坊成立于2022年,每年为15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

近年来,黑龙江在非遗工坊建设上进行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黑龙江省非遗工坊建设和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非遗工坊建设提供了政策性支持。黑龙江还依托非遗项目成立了省、市、县等各级非遗工坊。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李庆江表示,黑龙江非遗工坊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走进黑河市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摆件系列、服装系列、挂件系列等上千种乌鱼绣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乌鱼绣传承人张焕正在指导绣娘进行乌鱼绣画面设计。来自农村的张焕是10多年的老员工,凭着过硬的乌鱼绣刺绣手艺,过上了小康生活。张焕表示,“是乌鱼绣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2022年,“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认定的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北安乌鱼绣代表性传承人、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艳介绍,该公司培养了128名刺绣技师,每人每月能有四五千元收入。

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盛任说,该省各地各级工坊通过持续开展技能培训,帮助群众学习传统技艺,增加就业机会。仅2024年上半年,全省非遗工坊就开展鱼皮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培训185次、线上线下培训4335人次,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了非遗工坊的专业能力。齐齐哈尔市有非遗工坊7家,年均培训3000人次,带动800多人就业,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促进就业增收双赢。佳木斯市将非遗工坊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设计非遗文创品牌18个,扶持各级非遗工坊20余家,带动就业近9000人次,创造收益2000余万元。

在非遗工坊建设中,黑龙江积极为各级非遗工坊搭建展示平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行非遗工坊产品展览,举办龙江非遗市集展示非遗工坊产品,在中俄文化大集进行非遗工坊产品展销及举办非遗节、非遗周、冰雪非遗季等各种文化活动,同时通过制作宣传片、专题片、微短剧、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推介,极大地传播了非遗工坊的美誉度,让百姓了解非遗工坊、走进非遗工坊、爱上非遗工坊。

据介绍,黑龙江在推动非遗工坊产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加大力度。通过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强化传统工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发挥专家与高校作用,引导非遗工坊产品创新;通过完善非遗工坊品牌培育,支持非遗工坊深入挖掘本地区文化内涵、生产特色手工艺产品等,形成了抚远东龙鲟业有限公司、黑龙江鲡雅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饶星黑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具有竞争力、体现本地特色的非遗工坊。

黑龙江通过建立非遗工坊产品目录,支持目录产品列入文化消费范围,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同时推动非遗工坊与网络销售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非遗工坊销售渠道。还通过推动“非遗项目+传承人+就业工坊”建设,形成非遗工坊与其他产业共建格局。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一级调研员刘晨乐说,下一步将在打造非遗工坊品牌上下功夫,通过创建覆盖城乡的非遗工坊体系、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非遗产品、举办能够引客入省的非遗展示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百姓吃上非遗饭,提升幸福感。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信来访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中山路197号 邮政编码:150001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