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共服务>文旅名录>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技艺类(51项)

日期:2017-06-07 14:58:50
来源: 撰稿人:

字号:

  1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国家级第1批、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代表性传承人:尤文凤(国)尤伟玲任媛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是赫哲族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制作衣物用品的传统民间技艺。自有文字记载始,至今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鱼皮文化是北纬45度以上区域内存在的特色文化。虽然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至今只有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的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用鱼皮制作服装、饰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分为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步骤。

  2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国家级第2批、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河市爱辉区文物管理所

  代表性传承人:孟兰杰(国)葛长云关红英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

  代表性传承人:孟淑清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在北方渔猎民族的兽皮技艺中颇具代表性,是鄂伦春族典型狩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伦春族系黑龙江古老世居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阶段,采用猎获的狍子、鹿、猂、野猪、熊、狐狸等大小野兽的皮子缝制服饰及各种用品,其中以狍皮最为普遍,创造了极富特色的狍皮手工技艺。制作流程由皮张采集、鞣皮、拼剪缝合、染色、纹饰刺绣等组成,狍皮制品有服饰、生活用品和萨满用具等。狍筋线、剪皮花的制作是极为珍贵的原始传统技艺。

  3 桦树皮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国家级第1批、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双鸭山市饶河县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付占祥(国)尤俊涛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黑龙江近代游猎民族的独特手工技艺,涉及到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信仰、艺术等各个领域,具有历史和森林狩猎民族的文化特色。各少数民族用桦树皮盖房、造舟,缝制各种箱、桶、盒、碗,制作摇篮、玩具,还制作各种桦树皮画、艺术品等。制作技艺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树皮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在桦树皮制品上,各少数民族都采用砸制、剪贴等方法制成各种艺术图案,表现各民族的审美观。

   桦树皮制作技艺(桦皮工艺品制作)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扩展

  项目保护单位:黑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代表性传承人:陶丹丹

  桦树皮工艺品制作以白桦树为原料,是东北特殊环境、特殊材料和其民族符号和文化内涵的接续与传承。白桦树皮手工艺制品包括工艺品、桦树皮画及桦树皮生活器皿,其制作技法原始,运用自然纹理和叠、透、空、悬等工艺制作。

  4 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国家级第2批、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

  代表性传承人:郭宝林(国)郭洪强

  桦树皮船制作技艺是鄂伦春族世代相承的独特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东北桦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桦树皮船形如柳叶儿,船身的骨架用樟子松薄板或用柳木、桦木、黑桦等薄板制成,靠松木削成的木钉固定,船的口沿内外用薄板条箝合,外包无孔洞桦树皮,接缝处用松树油涂抹,烘烤后密不透水。船身一般长约3米,最大可达5米,最宽处为80厘米到1米,高度为60厘米,可容纳两三人甚至更多。船体重几十斤,轻便易携。桦树皮船顺水行驶时使用木桨,时速可达25公里;逆水行驶时桨和木杆并用,时速能达10公里。

  5 鱼皮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李宏伟李蕾

  鱼皮制作技艺是采用鲑鱼、鳕鱼、鲟鱼等几种鱼的鱼皮,利用各色鱼皮的粒面及其天生独特的鱼鳞花纹制作而成的民间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手工技艺。黑龙江牡丹江一带传承下来的鱼皮制作工艺,充分体现出鱼皮天然花纹的时尚美感以及古朴的粗犷豪放风格,成为当地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 靰鞡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日炎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王立光李寿发

  靰鞡制作技艺是满族用兽皮或牛、马皮缝制冬季防寒鞋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制作时先“熟皮子”,用炭火将皮张烤软,其帮和底用一整块皮子包起,外加一块皮脸,缝制时皮脸上留有许多褶。穿用时鞋口近脚处填以衬布(即靰鞡腰子),用不足一指宽的独根皮条或麻绳穿过耳子,系在腿上。靰鞡鞋后堵有一块3指宽的皮子叫靰鞡根,是穿鞋时的抓手。靰鞡后底钉有两根特制铁钉,走在冰上防滑。此鞋前尖后圆,缝纫极密,鞋内填满靰鞡草,既暖和又舒适。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海林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杨锡久

  靰鞡,满族人称“护腊”、“乌拉”,其技艺特点据《黑龙江述略》卷六“丛录”记载:靰鞡,制与靴同,而底软,连邦而成,牛皮,或鹿皮,缝纫极密,走荆棘湿地泥中,不损不湿且耐久、耐寒。靰鞡不是人人都会做的,要有一定的技术才行。制作时把牛皮靰鞡料用水浸泡良久,出水后靰鞡匠趁湿开始缝靰鞡。

  7 皮影镂刻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双城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韩树柏

  黑龙江双城皮影镂刻技艺是传统的皮影镂刻技艺,刀法犀利剔透,以推刀为主,推、拉、靠、抹等手法并用。其特点是阴阳刻结合,图案疏密有致,条理清晰,技艺精细,刀法娴熟,线条流畅,不断不乱,连通一气。上色时多采用黑、绿、红三纯色,作品色正瑰丽,对比强烈,独具美感。其皮影产品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行当俱全。

  8 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秋林食品厂            代表性传承人:侯勇

  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始于1900年,由俄国人伊万·雅阔洛维奇创建的哈尔滨秋林食品厂的俄罗斯传统工艺。其以精粉、酒花、白糖、食盐等为主要原料,经鼓醪子、发酵、揉面、成型、烘烤等工艺制作而成。该技艺有三个特点:一是用硬杂木烧炉,面包烘烤1小时左右外壳微焦而脆,内瓤松软可口;二是用酒花发酵,可使面包具有诱人的酒花芳香;三是采用传统的3次发酵工艺,使面团发酵充分,风味独特。

  9 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仲兆敏

  “里道斯”是俄语红肠的意思。秋林“里道斯”红肠原产于东欧立陶宛,1919年在哈尔滨开始生产。其用猪精肉和牛子盖(牛后臀,三扒一林)为主料,添加各种香辛料,经腌制、制馅、灌肠、烤、煮、熏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独到之处是经两次水煮、两次硬杂木柈熏烤。红肠外观呈枣红色,皱纹均匀有弹性,有烟熏芳香气味,肠体结构紧密,切面光滑细腻,防腐防冻性强,便于携带,是哈尔滨的典型代表食品。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秦凤山马宗欣

  哈尔滨大众肉联红肠是1913年由俄籍德国红肠大技师爱金宾斯传入,采用上好的牛肉、猪肉为主料,添加各种香辛调味品,经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外观鲜艳枣红,光泽起皱,富有弹性,肠体紧密,光滑细腻,烟熏香味十足。

  10 老鼎丰中式糕点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老鼎丰食品有限公司代表性传承人:郝宏庄

  老鼎丰始创于浙江绍兴,1911年由绍兴王阿大在哈尔滨创建“哈尔滨南味点心货栈”。在近百年发展过程中,老鼎丰几代传人已将南派糕饼与东北糕饼技术精华融合为一,其配方独到、工艺独特、色香味形俱佳,形成“哈式糕饼”。老鼎丰糕点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口味独特,品种繁多,其质、形、色、香、味都属百年秘制技艺。

  11 老都一处传统饮食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老都一处餐饮有限责任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冯平

  老都一处始建于1929年,是哈尔滨市首创的以经营三鲜饺子和京味酱菜的“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三鲜水饺海鲜量大、皮薄馅匀、汤满汁足、松散软嫩、鲜而不腻。饺子馅选用中等肥瘦前槽肉,配置上等海参、干贝、中海米等,加以贝汤、鸡汤精心调制成馅,再撒鲜菜,选用精制面粉,面皮成薄厚均匀的“吃碟皮”,开水下锅,宽水急火煮。老都一处京式熏酱菜为北京正阳楼风味,煮酱香料袋和药料配方独特,卤酱制品有增香保鲜、开胃解毒作用。

  12 老厨家·滨江官膳传统厨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老厨家道台食府    代表性传承人:郑树国

  老厨家·滨江官膳传统厨艺发祥于清恭亲王府,形成于哈尔滨滨江关道,已逾120年历史。其沿袭了宫廷菜的基本架构,以满族传统菜为基础,京鲁风格为主体,吸纳南方名吃与西餐精华,历经四代名厨承扬,中俄合壁,做工精湛,独具哈尔滨官膳文化特征。

  13 满族盘酱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阿城区满族联谊会代表性传承人:关书凯苏绣芝

  满族盘酱制作技艺是满族用豆制酱的传统技艺,由于多在营盘中食用,故称“盘酱”。制作方式:用上好的黄豆烀熟做块,开春做酱引子一齐下缸,搅动成粥状,加水、搋、揉至酱中插根筷子不倒即可。缸口盖上纱布或盖帘,适当晾晒,3-5天翻搅一次,不需打耙撇沫,10天左右即可食用。盘酱似红糖,色泽暗红,自然无豆瓣,香味扑鼻。

  14 克东腐乳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克东县腐乳产业协会       代表性传承人:杨越峰

  克东腐乳起源于1905年,为黑龙江传统的地方特产。其以东北优质“绿色大豆”为主料,配以13味中草药,加火山泉水,采用独一无二的“微球菌”酿造工艺,经发酵等30几道工序精心加工,不添加防腐剂和色素。产品分9大系列70余个品种,色泽鲜艳,味美清香,质地细腻,柔软适口,营养丰富。

  15 老汤精配方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调味品工业协会  代表性传承人:王军

  阿城是金代开国都城,当时皇宫御厨调味主要依靠老汤。老汤精心熬制遂成宫廷秘方,历经几代人传承发展,成为除味精、鸡精外的第三代鲜味料。老汤精配方以动物骨髓精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植物香料,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选料、配料、制作成品3道工序。老汤精省时方便,味香浓郁,味鲜突出,味厚持久。

  16 绥棱米醋酿造工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绥棱县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闫玉双闫金峰

  绥棱米醋酿造工艺以高粱、黄米为主要原料,使用优良曲霉菌种和醋酸菌种,采用固体发酵制醋工艺,分为制曲、糖化、酒化、醋化、后熟增香、醋醅熏制、淋醋、新醋陈酿增香等8大过程的大小30余道工序酿造而成。其口味既有山西陈醋的酸,又有镇江香醋的甜,是中国北方民间传统米醋酿造工艺的典型代表。

  17 松城酱油酿造工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           代表性传承人:葛建军

  黑龙江省牡丹江松城酱油的生产过程分为:原料处理,通风制油,保温发酵,移池浸淋,配兑灭菌等5大生产环节。酱油生产采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豆粕和淀粉质含量丰富的麦麸皮为原料,经固态低盐发酵精心酿制而。其成品具有色泽鲜艳、酱香浓郁、滋味鲜美、体态澄清、营养丰富等特点。

  18 清真火锅调料配制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伊春市艺术研究室        代表性传承人:李孝民

  清真火锅调料配制技艺是伊春市东来顺火锅独特的传统工艺。调料包括芝麻酱、绍酒、酱豆腐、腌韭菜花、卤虾油、酱油、辣椒油和葱花、香菜等,集香、咸、辣、卤、糟、鲜等多种口味为一体。东来顺火锅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传统的老字号,不仅融汇着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独特风采和多样性的一个亮丽窗口。

  19 花园酒传统酿造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双城市白酒工艺研究会        代表性传承人:李福玉

  “花园酒”酒厂始建于1879年,位于拉林河畔花园村(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女完颜兀鲁公主之花园),是东北浓香型传统酿酒工艺代表之一,原料为高粱,用麸曲做糖化剂,南洋酵为发酵剂,木板窖池发酵,蒸馏出的白酒带有乙酸、乙酯,气味清香,酒质透明,后味绵长。后以高粱,小麦为原料,加玉米、大麦等谷物制成大块曲糖化发酵剂,传统蒸馏制成,口味纯正、入口绵甜、酒体醇厚。主要特点为双边发酵、续糟发酵、甑桶蒸馏、多菌种发酵、界面复杂。

  20 北大仓酒传统酿造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刘建华杨杰

  1914年贵州酿酒师李勇加入齐齐哈尔马子良在海山胡同开设的聚源永烧锅,生产出以茅台酱香型酿酒工艺的白酒——北大仓酒。北大仓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既有中国酿酒文化的基本内涵,又独具东北严寒地区的地域特征,其酒质透明,色泽微黄,无悬浮沉淀,酱香明显,粮香突出,醇香馥郁,入口柔和绵甜,回味悠长,留香持久。传统工艺流程为高粱、润料、糊化、扬凉、加曲、拌匀、池上堆积、入窖发酵、出窖蒸馏等。

  21 富裕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富裕老窖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王秀仁赵志昌

  富裕老窖源于1915年宁年乡绅杨贵堂在富裕兴办的酿酒作坊。其酿造技艺用一种高粮、两种曲霉、三种酵母、五个除杂、七个增香,低温足水,长期发酵,分层蒸烧,按段取酒,分质保管,自然老熟,精心勾兑,再加上酿酒人精心管理,富裕老窖酒不但芳香浓郁,且持久稳定。富裕老窖酒主要产品分为浓香型、芝麻香型、滋补酒、兼香型、清爽型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酒清澈透明,窖香浓郁,圆润绵甜,尾净余长,饮时不刺喉,饮后不上头。

  22 源升河大米酿酒法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庆安县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兰建有李敏

  1878年山东移民王盛源将当地女真族酿酒工艺与中原酿酒技术相结合,在庆安县源升河(现格木克河)畔开办了源升河烧锅,其工艺被称为源升河大米酿酒法。其以手工作业为主,原料为大米、玉米、高粱、小麦、糯米等,自制大曲以麦麸和豆粕为主料。酿造工艺为一甑回糟、二甑蒸楂、三甑回醅、四甑混料、五甑丢糟、清蒸清入。所产白酒清澈透明,清、酱、浓、米等多种香气共赏,别具一格。

  23 玉泉酒两步法酿造工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玉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李宝山张玉柱

  玉泉酒两步法酿造工艺是在金代蒸馏酒技术基础上,充分吸收清代阿城地区老酒坊制曲酒经验,直接继承民国时二层甸烧锅传统工艺,用猪血涂纸糊制木制酒桶,使用石制甑桶和木锨翻糟,用锡冷却,并使用泥窑哈老五甑(万年香糟)的传统酿酒工艺方法。其以高粱和优质泉水为原料,用小麦制大麯为糖化发酵剂,按浓香、酱香不同生产工艺采取分型发酵、分型陈贮、精心勾调的方法,概称为“两步法”。

  24 老泥窖酒传统酿造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双城市关东酒业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李柱山

  老泥窖酒传统酿造技艺是适合我国东北地区气候的酿酒技艺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显著的地域特色。其整体窖池以多年的老窖泥作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故得名“老泥窖”。在原料种植、制曲、润料、发酵、老窖池维护、白酒储存、勾调等过程中,其有自己独到的制作工艺,积累了丰厚的酿造经验。

  25 糜儿酒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        代表性传承人:付恩学

  糜儿酒,亦称米儿酒、芦酒、秋酒、黄米酒,满语叫“詹冲努力”。其制作技艺传统而简单,将糯米(黄米亦可)洗净煮烂,捞出锅晾凉放入坛中,兑入酒曲倒入水搅匀,封口数日后将坛中上浮的“白蒙”撇净,再次封严坛口,一定时间后便可饮用。糜儿酒历史悠久,发酵时间短,利用家庭的灶具和炊具就能酿出。历史上糜儿酒除了供前方将士战争中饮用以外,还广泛用于满足民间百姓生活以及萨满祭祀等一些重大活动。

  26 高贤老酒传统酿造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望奎高贤酒业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李丽莉

  高贤老酒传统酿造技艺是专取千年“神泉”老井的水为酿造用水,以寒地黑土的特产东北大高粱为主要酿酒原料的传统民间酿酒工艺,始于1909年的望奎县惠七满族镇。其采用传统的泥窖发酵,经循环发酵法6次发酵后,由蒸馏段取的酒芳香浓郁,回味绵长,清新爽口,不上头,不口干。

  27 漆糊酒容器技艺(髹漆)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穆棱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凌国庆

  漆糊酒容器技艺发端于明朝,是制作酒容器的特殊技艺,由山东传入黑龙江省穆棱县。其主要采用新鲜猪血、白灰、豆油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制成猪血胶(血料)来做胶泥,将桑皮纸漆糊在加工成型的酒容器内部,糊纸层数多少根据酒容器大小决定。其在窖储酒的过程中能自然去除酒中有害成份所产生的异味,使酒自然发酵,酒味更加纯正浓厚,不漏不破,不与酒产生任何不良的化学反应。

  28 王氏橡木酒桶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七台河市群众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王传斌王传礼

  七台河王氏橡木酒桶手工技艺始创于山东郓城吴安,历经百年传承,随着王氏家族的迁移而传入黑龙江七台河。橡木含有单宁、酚类、糖类、梓香等物质,可快速催酒成熟,使酒的味道更香醇,品质更完美,除制作酒桶外,其工艺还擅长制作木盆、木碗和木杯等木制容器,同时又可做工艺品观赏和收藏。

  29 响水水稻种植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渤海镇文化站

  代表性传承人:赵昌男     

  响水水稻俗称“石板稻”,种植于牡丹江上游宁安市的渤海镇,因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上而得名。唐代渤海国将中原水稻种植技术引入,1646年,汉民李元清尝试在石板上种植水稻,历经几代人后在选种、育苗、栽培、田间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技艺。其选用晚熟品种,生长期140天以上,以“水稻两段式”和“水稻一段超早播”育苗,大垄双行栽培。响水大米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各类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米饭柔而不粘、口感鲜美。

  30 穆棱晒烟种植技术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穆棱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赵斌

  穆棱晒烟种植技术是穆棱种烟人在世代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而成的一项成熟的种植晒烟技艺,始于1902年。其在特定的气候、土壤、品种和传统的栽培调制(晾晒)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穆棱晒烟属于晾晒烟中的晒红烟,色泽鲜明,香味浓郁,烟劲适中,保持了历史上“关东烟”特有的吸食风格和纯正味道。

  31 东北黑蜂养殖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饶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性传承人:张营洲

  东北黑蜂是1918年由养蜂员邹兆云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引入我国的远东黑蜂,经过近百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繁育。1978年中国北京养蜂研究所将其名定为“中国黑蜂”,又称“东北黑蜂”或“乌苏里黑蜂”,是世界优良蜂种之一。饶河县东北黑蜂养殖技艺始自上世纪20年代,经30年的发展,至上世纪50年代,养蜂生产已具一定规模,产品被国家质监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多次被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证为有机食品。

  32 绥棱黑陶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绥棱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寇维军尹伊君

  黑龙江绥棱黑陶制作技艺是从山东流传到绥棱本地的黑色陶器烧制的传统技艺,有百年以上历史,目前在黑陶的发源地其制作工艺已经很少见到。绥棱黑陶工艺复杂,要经过近20道的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其在黑龙江得以流传,主要由于其胚胎较薄,漆黑光亮,器形别致,工艺精巧,深受人们喜爱。如今,黑陶已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如杯、盆、罐等,同时也是高档艺术品,人民大会堂就摆放着绥棱黑陶工艺瓶。

  33 勃利黑陶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兴勃工艺品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于洲海赵长军

  勃利黑陶素以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而著称,造型原始古朴,简约大方。其秉承了古黑陶“黑、薄、光”等艺术特点,工艺上分可塑法和注浆法两种经打磨、浮雕、镂空、粘贴、描绘、印花、彩喷和烤制等多道复杂的工艺而最终完成。

  34 黑陶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李氏黑陶文化艺术研究所代表性传承人:李春

  李氏黑陶技艺源于祖籍山东的李姓烧制陶盆的世家,从1920年代至今90多年,历经三代传承。其由最初烧制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发展到现今兼有实用、观赏、收藏价值于一身的黑陶艺术器物。李氏黑陶造型新颖典雅,色泽黑而光亮、亮而柔和,有如脱胎漆器,雕镂花纹创意新奇。

  35 粗陶泥塑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依安县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王琦 王一珉

  粗陶泥塑制作技艺是我国东北地区独有的泥塑传统制作技艺。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作品注重写实与夸张结合,形神兼备,在继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格调,其古、实、浓、少、粗、美集中体现了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和粗犷豪放的特性,是黑土文化的代表之一。

  36 泥河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绥化市泥河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陈枢

  泥河陶传统制作技艺在绥化已有百年历史。该技艺取材于小兴安岭流经绥化市的泥河冲刷河床、沉积地下10多米深的黄土淤泥,结合土陶工艺开发,并配以一定比例的页岩、黄钙土等,经晾晒、粉碎、和泥、搅拌等复杂工艺,由手工捏制雕塑成型、烧制而成,共有黑陶、黄陶、红陶、灰陶、褐陶5种。

  37 火山矿泥陶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五大连池市文物管理所       代表性传承人:刘敦明

  火山矿泥陶制作技艺是采用五大连池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特殊土质制作陶器的传统手工技艺。陶面采用浮雕工艺,雕刻各种纹饰,配合镂空雕刻,造型别致,个性十足,古朴精美,透出浓郁的火山矿泉文化气息。目前其已从日常生活用品发展至装饰工艺品等,技艺渐臻成熟。

  38 青牛葫芦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五常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郑国华

  青牛葫芦制作技艺是一种在天然葫芦上雕刻、火烫和彩绘图案的传统制作技艺,流传于五常地区约200余年。青牛葫芦原由“小郑葫芦”而来,第4代葫芦传人郑国华因号“青牛”,作品常常落款“青牛”,故人们称之为“青牛葫芦”。因五常是满族人聚居区,受清宫廷绘画遗风的影响,五常青牛葫芦的设计十分考究,图案疏密得当,线条流畅清晰,风格高雅俊俏。

  39 匏器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庆成火匏产品有限公司

  匏器,俗称葫芦器,又称女真器或龙江大匏,是将天然葫芦在种植过程中以模具控制其生长成型的技法,是天然加人工技艺而形成的天人合一之作。匏器涉及领域极其广泛,如乐器中的匏琴、酒具中的八仙樽、装饰器中的蒜头瓶、文房四宝中的笔洗、佛教中的神器及厨房中的米丰罐等,数不胜数。

  40 传统刀剑锻造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七台河市英雄工艺刀剑锻造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王启兵

  七台河传统刀剑锻造技艺采用传统“龙泉宝剑”锻造技术,主要使用3种原材料——高碳钢、低碳钢、毛铁,折叠断档之后刀剑表面形成自然花纹,使刀剑更加锋利更加柔韧。传统刀剑锻造技艺家族传人王启兵在挖掘、吸收中国传统刀剑锻造技艺的基础上,恢复、整理出一套完善、独特的锻造技艺。

  41 金源青铜镜透光工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阿城区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

  代表性传承人:徐子云王民褔

  青铜镜透光技艺西汉时已出现,民国初年,阿城铜匠王升挖掘研制出透光铜镜制作工艺。阿城为金代开国都城,故冠名金源。青铜透光工艺指在铜镜铸造冷却和研磨加工过程中,利用独特配比的金属,经手工制模、腊型、烘焙、浇铸、打磨、透光等10道处理工序,制成的铜镜在太阳光平行强光的照射下,能把镜背的图案清晰地反射到对面的墙上或白纸上,效果神奇。其工艺技术关键是金属配比、镜面厚度和研磨技术。

  42 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冰灯历史悠久,近代黑龙江人就在冬季拿盆、桶等模具盛水冻成冰罩,内置油灯或蜡烛照明,相沿成习,流传至今。哈尔滨的冰灯冰雕以冰为材料,以水为粘接剂,运用砌筑、雕镂、浇冻和镶嵌等技法制作出各类冰作品。冰作品配置多种灯光后组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开合自然的景区,辅以多种手段,达到形、光、声、动的和谐统一,形成璀璨生辉的冰造园林。冰灯可分建筑、雕塑、盆景、书法等若干品种。

  43 冰灯冰雕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扩展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艾辉 张永滨

  哈尔滨冰灯冰雕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声名远播,其主要传承发展地为哈尔滨道里地区的公园及江上,每年一届的冰灯冰雕活动也都围绕着该区域展开。如今冬天的哈尔滨许多地方都建造了冰灯、冰雕,并多次在国内外举行冰灯、冰雕的各类冰展活动,使冰灯冰雕技艺在世界各地普及传播,“哈尔滨冰灯”成了世界知名的文化艺术品牌。

  44 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马积瑞

  牡丹江宁古塔的马氏彩灯将民间工艺与宁古塔彩灯技艺相融合,博采众长而独创。宁古塔马氏彩灯的主要内容多是流传于民间的神话经典故事或传统民俗的吉祥图案,从创意到造型,从扎纸到绘画、着色等每个环节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

  45 鄂伦春族斜仁柱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河市爱辉区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莫彩强

  “斜仁柱”是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屋子”,汉族称之为“撮罗子”,是与鄂伦春族游猎文化相适应的传统建筑形式。其搭建十分简单:先用3根较粗的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做主杆,然后将6根带杈的木杆搭在主杆上,支成一个圆锥形架子,再用20多根“斜仁”(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架斜仁柱(伞状的骨架),在架子的顶端套上柳条,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夏可防雨,冬能御寒。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呼玛县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孟淑卿关爱民

  “斜仁柱”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时期,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圆锥形原始住屋,其便于拆搭,适合迁移不定的游猎生活。

  46 柳编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宾县文化馆

  黑龙江宾县民间自清代起就有柳编手工艺人的柳编活动,一般为秋季购置原条,春季栽植至放叶后剥皮变为白条。工艺流程一是剥皮,二是浸泡,三是选料采底,四是起翘上模,五是去模上箍,手工技艺独特,手工制品精美。柳编产品主要有:簸箕、笸箩、花篮等10多种。

  47 古筝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七台河华韵民族乐器制作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董向飞

  古筝制作技艺是我国一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有近3000年的历史。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古老民族弹拨乐器,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唐宋时有弦13根,后增至16弦、18弦、21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制作材料主要为紫檀、红木、楠木、色木、椴木、松木、桐木等。其制作复杂,工序依次主要为选材、造型、琴面及槽腹制作、配件安装、髹漆、打磨、定徽、安足、上弦等,基本靠手工制作完成。

  48 松明工艺制作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三合缘根艺家具厂          代表性传承人:宁玉民

  松明工艺制作是用松树的油脂制作工艺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流程为干燥、构思、造型、雕琢、打磨抛光、配座、上漆烫蜡,讲究自然随形。松明技艺品既是艺术品也是很好的收藏品,承载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过去的回忆。

  49 燕尾榫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七台河市经济开发区郝家木艺坊

  代表性传承人:郝常富

  郝家燕尾榫技艺是郝常富太爷郝广先延续祖上制木技艺而传承至今的一项郝家独门手艺。郝家燕尾榫发源于山西省太原市,1916年为躲避连年的灾难,郝家迁徙到现在的黑龙江省富锦县,并将这一技术带到了这里。1984年郝常富投奔亲戚来到了七台河新兴区,又把郝家燕尾榫技艺带到了七台河。目前郝常富又将郝家燕尾榫这一技艺发扬光大,成立了一家工厂,主要制作以郝家燕尾榫为主要特征的艺术产品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50 赫哲族传统渔具制作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抚远县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崔长城

  赫哲族传统渔具为撅达钩和铃铛网,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独有的冬季垂钓捕鱼工具。撅达钩采用鱼形钓具,利用鱼类生活习性而进行的垂钓方式。主要捕获狗鱼、鲶鱼、细鳞和哲罗等。铃铛网呈葫芦状,它是用一根木杆拴在网口上,放网于顶水流中,鱼入网内撞在网口附设的网线,网线上端系的铃铛就会叮当作响,捕鱼者即可收网取鱼。铃铛网捕鱼经过不断发展,捕鱼工艺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当地政府和渔业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下,抚远至今仍有这种传统的冬季捕鱼生产活动。

  51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洪一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洪丽君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装裱艺术研究会

  代表性传承人:王晶 梁均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艺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其是完全利用传统手工工艺,以宣纸、绫绢、浆糊、国画颜料为材料,以鬃刷、排笔、马蹄刀、水油纸、酱油纸等为工具,通过特有的程序,包括洗、揭、补、托、全、镶、覆、装等内容来完成的书画装裱修复工艺。装裱的作品包括中国传统的册页、手卷、立轴、对联、镜片等,利用传统技术装裱修复的书画作品可达到平、软、薄、光的特点,使书画作品延年益寿。

  古籍修复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图书馆         代表性传承人:徐景和

  古籍修复是指对破损的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古籍进行修补、整理和装订,恢复原貌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古籍修复主要采用中国传统手工技法,辅以现代技术,并遵循国家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框架下开展修复工作。古籍修复工作可以延长古籍寿命,对古籍保存和流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籍的保存和流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古籍修复技艺的存在和发展。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信来访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中山路197号 邮政编码:150001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