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共服务>演出展览>演出信息

名称:哈工大舞蹈队 有知识更有姿势

主办单位:

时间:

地址:

票价:

咨询电话:

演出信息

演出详情:

硕博学生占比一半,多位教授慕名加入,哈工大高水平艺术团舞蹈队成立至今已有三十年,为学校摘得了无数荣誉,曾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学生当老师的老师,在哈工大艺术团舞蹈队,从本科生到退休教师,一起翩翩起舞。

师生共舞主打一个氛围感

“在刚入学的迎新晚会上看到舞蹈队的演出,一下子让我重新燃起对舞蹈的热爱,高中时因学业紧张中断练舞,大一开学就加入了舞蹈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赵静萱在舞蹈队找回了儿时的梦想。土木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高金麟则不同,他是纯纯的零基础,“上大二时我参加了《展望太空》节目排练,饰演了一个逐梦航天的男孩,从此爱上了舞蹈,在舞蹈队的十年里,每当舞台上聚光灯打下来的一刻,我特别享受。”月月有演出,年年有专场,全年现场受众超3万,哈工大舞蹈队主打一个氛围感。从专场演出到选修课,从校园活动到线上传播,舞蹈队师生收获大量点赞和好评。《音乐一响氛围感拉满》《听雪落下的声音》短视频播放量超一千万,多部作品被媒体转发。

“有时候科研压力大,舞蹈是我情绪的出口。”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党诗萱切身感受到,跳跳舞“换换脑子”,科研工作更高效。舞蹈队不仅吸引了本硕博的学生,还把这份对美的追求,传播到了教职工舞蹈协会。“上午给学生上课,中午学生教我跳舞,课上课下的交流,使我们有了更融洽的师生关系。”计算学部姚鸿勋教授每次训练和演出后,都觉得精神头十足。

对很多队员来说,舞蹈带来的影响不只是上学期间,而是一生。“大一看到舞蹈队招新就迫不及待加入了,零基础开始学,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还形成了爱琢磨爱钻研的习惯,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很重要。”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工程师、航天学院2015级本科生金瑞琪来说,跳舞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工作之余还参加演出,参加社交媒体的活动,认识了其他行业的人,拓展自己的眼界,舞蹈也算是打开自己和外界交流的名片。”

“我变美了,从内而外”

“每周6学时的理论加实践训练,一段时间后我感觉肢体变灵活了,腰身和背部变挺拔了。”航天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杜枫来到舞蹈队后,身体素质、姿态和气质明显提升,后来她发现内在也发生了变化,“练习舞蹈是内外兼修的过程,舞蹈能培养我坚韧的毅力,教会我坚持和自律。”

“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学校交给我们演出任务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静娴是舞蹈队队长,两个月前组织了学校的舞蹈大赛,“培养了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在和老师、同学、主办单位沟通协调中,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除了能力的提升,还有心灵的安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凌朵朵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是奖励自己的“小确幸”“跳舞的时候没有任何烦恼和杂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自己的世界里特别开心。”

“练基本功是挑战自己的过程,让我的性格中多了一丝韧劲,这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品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程师、机电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陈晨在舞蹈队六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坚持。

队员们的收获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离不开一个“美”字。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宋雨婷每次提起舞蹈,都能说出数不尽的美,“跳每一个动作都能感受到身段之美、造型之美、装扮之美、灯光之美、音乐之美……在镜子里看自己跳,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有助于培养自信心。”

“对舞蹈的鉴赏让我领略了东方艺术的肢体之美、中国文化的内在之美。我常常思考什么是美,为什么美,渐渐地欣赏范围更加多元化,用更包容的心态了解不同文化。”土木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郎泽铭对美的感受则更加包容和深刻,“中国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导人们追求、坚定真善美的信念,我们通过演绎尽可能展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激励观众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价值。”

助力中华文化全球“圈粉”

“中国舞非常优雅,它和芭蕾舞在细节上有一些不同,比如手臂的位置和弯曲的姿态,很有中国特色,非常精致。”2024年来哈工大进修汉语的俄罗斯籍学生潘妮在舞蹈队度过了难忘的时光,“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回国后讲给朋友听,她们都很感兴趣。”舞蹈队参演每届由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世界手牵手晚会,指导留学生跳古典舞和民族舞,将中国传统文化之气韵展现给国际友人。

“刚开始接触古典舞和民族舞时,我特别痴迷,真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环境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朗宁对训练中老师讲授的各民族文化特征印象颇深。

“注重挖掘舞蹈作品中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元素,将其巧妙融入美育过程,使学生真听、真跳、真感受,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舞蹈队指导教师、体育部副教授姜帆说。

图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信来访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中山路197号 邮政编码:150001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