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共服务>文旅论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

日期:2025-05-06 10:13: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撰稿人:中国文化报

字号: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提升广大青年学子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推动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繁荣兴盛,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素材

多元主体协同支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其一,构建政校企协同开发机制,依托政策法规、科研项目、研究主体、研究设备、启动资金等的支持,组建囊括政府文化机构的专家代表、地方科研院所主体、高校体育研究专家、优秀学生主体的专业资源开发团队,系统调研与集中收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文献查阅、走访调查、历史考究、科学研究等手段,集中收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器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理论资源、体育项目资源、文献资料,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历史背景、哲学原理、技术细节、历史馆藏。其二,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对挖掘、整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进行格式转化,使之兼具共享性、可视化、可读性特征,为教师进行云端备课、资源利用提供便利的同时,方便学生自主进行资源提取与学习。其三,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推广与宣传活动,不断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同时,坚持用好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主体优势,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从本学科视角开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从自身学科视角阐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演进历程、哲学原理。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

高校体育教学中彰显文化传承自觉,应重视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教学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知识点加以组织,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围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不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有其必然性。

迁移式、嵌入式融入。高校体育教师应在现有体育课程中有针对性地穿插与渗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以《高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教程》为例,高校体育教师可在讲述理论导学篇和理论概述的过程中,结合古代图腾崇拜、生命价值的追求、宗教信仰、战争、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系统讲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自主开发式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应结合地域性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以及学校实际,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打造高校体育文化教学品牌。例如,可开展养生保健类的体育课程,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武术类的体育课程,包括武术套路、武术兵道等以及按照门派类别细分的武当、峨眉、少林等;民俗体育类的课程,包括民族体育舞蹈、舞龙舞狮、划龙舟、踢毽球、抛绣球、跳竹竿等。

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手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推动体育资源、体育项目、体育理论等融入课堂,更应注重教学载体、教学手段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贯穿高校体育教学全过程。

创新课堂教学手段。运用探究性、角色扮演、知识问答、案例探讨、主题辩论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其在深度互动、交流沟通中逐渐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化为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这对促进知识内化、文化认同具有促进作用。创新体育教学载体。充分利用在线数据资源库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资料查阅、互动交流、科学研究等提供便利。例如,高校可自主搭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文献数据库,通过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史料馆、文化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的协作,共同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享数据库。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如慕课APP、网易云课堂等,多模态呈现民族体育文化相关的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资源,满足实时交互、个性教学、录播回放等需求,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优化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验。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指引学生佩戴VR眼镜与专用的入耳设备,学生可通过手持的传感器解锁沉浸式体验,同时也可通过数字科技智能分析与收集学生的训练数据,从而不断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更为专业化、科学化。

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注重营造浓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文化熏陶下形成对体育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自觉。因此,高校要从环境建设着手,构建常态化的文化熏陶机制。

注重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其一,体育教师可依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日,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运动会,增进学生对不同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其二,高校体育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文化场馆,结合环境氛围、文献资料、传统文物等进行现场教学,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更易入脑、入耳、入心。其三,高校可定期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展览、宣传、演出、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传播渠道进行全场域、广延性的文化环境建设,更好引导学生在日用而不觉中深化文化认同。其四,在操场、体育场、篮球馆、文体活动中心、教室等场所设计、张贴、悬挂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宣传标语、主题漫画、宣传海报等,还可在公共空间打造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文化宣传墙、体育文化长廊等,为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便利。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信来访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中山路197号 邮政编码:150001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