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共服务>文旅论坛

以教师数字素养培养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

日期:2024-12-17 10:12:20
来源:中国数字报 撰稿人:中国数字报

字号: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其思想境界、涵养其美好品德,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发挥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为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助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需要高校适应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正视数字技术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深入挖掘数字化教育为高校文化传播带来的新潜能。教师作为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传播任务的重要主体,是贯彻落实以文育人教育策略的重要责任人,其教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效率。因此,应当将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点来推进,以数字技术促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学创新能力、专业素养提升,进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广泛深入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对促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传播有重要意义。

其一,是适应当下文化传播发展形势的现实需求。进入数字传媒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媒介和形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赋能构建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获取文化资讯和学习资源的渠道逐渐从线下迁移至线上,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群体,他们作为“网生代”数字技术利用的主力军,其学习方式和获取学习资源、接受文化内容的渠道已经牢牢与互联网、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牢牢绑在一起。高校教师作为承担大学生文化教育任务的核心主体,其教学素养必须跟上数字化发展脚步,积极主动迎接数字技术为文化教育带来的变化,从自身出发,不断丰富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强化数字化素养和数字教学能力,学会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参与文化社交,持续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学阵地,实现与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理念和形式的紧密衔接,让教师成为有能力带领大学生在数字化背景下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大餐的引路人。

其二,是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必要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超然的智慧、积极昂扬的精神力量,是引领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要素。而高校要顺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思想理念发掘出来,并利用其去滋养、教育、涵养大学生,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一方面是提升其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学习与教学的能力,在夯实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数字化教学素养,实现综合文化素养“充电”与“放电”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以数字化思维、数字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文化教学模式创新,让教师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创新教学传播赋能,让高校的文化教学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党建等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切实将文化育人贯彻到高校教学育人的各个层面。

其三,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传播效率的基本要求。教师素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教学传播实践发挥着决定性影响,以数字素养培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强化教师教学素养、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传播效率的基本要求。一来,数字化培养能够让教师意识到自身知识结构及教学能力与数字时代教学趋势对教学工作者基本能力素养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自觉提升数字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逐步提升数字化文化教学传播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来,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为其文化课堂组织形式、课程教案设计、实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等提供了充分赋能,让教师能够生动具体、深入系统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神,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思想道德、精神境界得到全面丰富发展。三来,教师逐渐融入以数字传播媒介为主体的文化传播体系,与大学生共享一套文化学习与思想交流体系,有利于拉近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在课堂内外的互动,增强精神情感联系,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入学生生活、学习、实践中。

以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促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要打通实践路径。

打造教师数字素养训练提升平台,制订合理实用的培养方案。高校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造专门化的教师数字素养训练提升平台,根据教师文化教学创新需求构建集成多种功能的数智化教学系统,为教师数字化培养提供资源内容、方法策略、制度体系、平台系统等方面的支持。教学系统要集成线上教学、作业设计、研讨交流、活动设计、实践检验等教学模块,并具备资源系统实时更新的功能,以保证教学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转,为教师数字素养培养赋能。同时,在常态化的数字系统线上教学之外,高校还要为教师构建与课堂集训相衔接的校外联合培养平台,拓宽教师综合数字素养培养渠道。比如,围绕数字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组织教师参与乡村文化振兴项目建设、参与短视频平台发起的文化内容设计制作比赛、参与校内外数字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制作等任务,让教师不断在形式丰富的实践中加深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教学的理解,提升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教学传播能力。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有意识地为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制订合理实用的方案。例如,加强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和文化专业的课程教师间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实现高质量的培训课程设计、培养方案设计,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效率。

开发数字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增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实效性。除了聚焦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也要重视其教学能力的检验。高校要根据本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计特点和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数字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这一是为检验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实际效果,审视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方向与策略的实用性,以及教师将数字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创新能力的水平,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二是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机制,更大程度发掘高校文化课程的育人活力,让大学生在形式内容焕然一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体验到新的文化享受、得到新的文化感悟,使学生消除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抽象单调的刻板印象,形成传承研究、传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开展非遗文化教学时,高校可以开发体验性数字化虚拟场景文化课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非遗工艺作品的制作场景,并根据文化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特色教学环节,以检验教师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学的能力,让教师数字化文化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得到同步提升。

建立机制将数字技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师生共享的文化传播生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单从课堂教学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阐释研究是不够的,需要从更加完整、系统的层面构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文化生态。对此,可以将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统筹起来,例如,可以将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交给正在参加数字化培训的教师来负责,让教师独立承担一个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立项、策划、发起、执行、总结等工作中涉及数字化的部分,让教师的数字素养得到充分检验。如此,不仅有利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与机制的创新,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让全校师生共享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又可让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效果得到实践检验,进一步促进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与高校日常育人工作的紧密结合,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信来访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中山路197号 邮政编码:150001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