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德街44号
电话:0451-82721944
联系人:关燕妮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保护中心)隶属于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黑龙江省唯一具备国家团体考古领队资质的科研机构,担负着全省文物考古调查、发掘、考古学研究与文物保护等任务。同时负责对全省基层文物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工作。
一、机构沿革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为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1975年11月5日,经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原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部成员的基础上新组建“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为正处级单位。1985年12月28日,经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年6月18日,经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北方文物杂志社并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同时设立黑龙江省文物保护中心,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2018年9月,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省文物保护中心并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并入后,加挂省文物保护中心牌子。
二、机构现状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有人员编制47名。内设考古研究部(包括下设渤海上京城考古工作站、金上京考古工作站)、科技考古部、文物保护部、信息资料部、《北方文物》编辑部、办公室等部门。现任所长为赵永军,副所长为张伟、刘晓东、王剑。
三、工作业绩
省考古所坚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一切为业务服务”的工作方针,注入激励竞争机制,重视人才引进,形成了一支以中年学者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具有坚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学研究队伍。新的历史时期,在“走出去、请进来、大动作、高品位”的工作目标引领下,考古所在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文物保护、对外学术交流与协作、科学研究、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近一个阶段,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仍然是省考古所工作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我省共开展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调查勘探百余项,考古发掘20余项。对基建工程进行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不仅保证了国家基本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抢救和保护了大量的文物遗存,为深入发掘我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和依据。
2.有计划的课题考古研究是考古所工作的重心。自2013年以来,开展多项课题考古,主要有大兴安岭岩画调查及北山洞遗址发掘、饶河小南山遗址发掘、齐齐哈尔洪河遗址发掘、抚远亮子油库遗址发掘、宁安渤海上京城寺庙址发掘、阿城金上京遗址发掘、大庆九间遗址发掘、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发掘等。以上考古项目涉及遗存时间跨度长,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渤海国时期、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直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重要遗存。通过开展一系列主动性考古发掘,为构建我省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以及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3.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积累,近一个阶段以来先后出版了《肇源白金宝—嫩江下游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的揭示》《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发掘报告》(上下)《渤海上京城—1998~2007年度考古发掘调查报告》(上下)《海曲华风—渤海上京城文物精华》《渤海三彩》《考古黑龙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考古发掘报告》《凤林城——1998~200年度考古发掘报告》等多部考古报告和学术专著。其中《渤海上京城》一书获首届“紫禁城杯”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2009年),同时获黑龙江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特别贡献奖(2010年);《海曲华风—渤海上京城文物精华》一书获第二届“紫禁城杯”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奖(2010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考古发掘报告》的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作为首部以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学术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
多年以来,《北方文物》编辑部放眼于东北亚,连续编辑出版《东北亚考古资料译文集》文丛,促进了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4.在加强学术课题研究的同时,省考古所亦注重学科建设,不断拓展和深化学术研究体系。省考古所在石器时代考古、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渤海考古、金代考古领域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在东北亚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省考古所于2013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 “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国考古(黑龙江考古)’”专业学术梯队,现学科带头人为赵永军,后备带头人为刘晓东、李有骞。
随着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深化发展,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在中国考古学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黑龙江考古学研究正迈向新的高度,将为全面推进黑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快速发展,建设边疆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备案号:黑ICP备05004173号-4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252号